來源:時間:2017.05.18 09:21
NB-IoT是IoT領域一個新興的技術,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,也被叫作低功耗廣域網(LPWA)。
基于蜂窩的窄帶物聯網(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,NB-IoT)是萬物互聯網絡的一個重要分支,NB-IoT構建于蜂窩網絡,只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,可直接部署于GSM網絡、UMTS網絡或LTE網絡,以降低部署成本、實現平滑升級。
NB-IoT支持待機時間長、對網絡連接要求較高設備的高效連接。據說NB-IoT設備電池壽命可以提高至至少10年,同時還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內蜂窩數據連接覆蓋。
基于蜂窩的窄帶物聯網(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),也即NB-IoT,支持待機時間長、對網絡連接要求較高設備的高效連接。據說NB-IoT設備的電池壽命可達幾年甚至十年,同時還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內蜂窩數據連接覆蓋。這非常適合于那些要求持續自動傳輸數據、低功耗、長周期監測的場景應用。
此次國家電網天府新區供電公司測試成功的NB-IoT智能電表,技術設備依托中國電信800M物聯網專網,結合NB-IoT技術廣覆蓋、低功率、大連接、低成本的優勢,通過NB物聯網號卡實現物聯網終端的接入和數據回傳。其中智能電力抄表是通過無線網絡技術,而電表數據的自動化則采用的是NB模組和中國電信NB物聯網專用號卡。
從5月3日外場測試結果看,這已經實現了遠程抄表、網絡繳費、余額不足報警、遠程閥控等功能。同時,物聯網電力抄表系統還兼有用電計量和監控的功能,不用入戶就可以知道電表的運行狀態。
對于電力公司來說,基于NB-IoT技術的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在電力信息化領域,可以幫助實現電力抄表領域的電表集抄、在線監控、大數據分析、電力信息化等功能。這可以減少大量人員投入,提高運營效率,提供更為針對性和科學性的動態管理。比如提升城市電力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、分析不同群體的用電習慣,促進科學合理的指導電網建設和改造,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便捷和安全。
電力抄表的場景分為用戶側通信和配網通信系統。電力負荷監控系統頻段采用230MHz+1.8GHz的TD-LTE專網。
用戶電表的遠程抄表采用過很多技術,包括GPRS、3G、LTE、PLC、Zigbee、433MHz等等,抄表頻率的目標是15分鐘一次采集和上傳,每天96個點,以便實現電網的在線監測控制。
中國等居住集中的地方主要是采用集中式抄表,主要有電力光纖集抄和GPRS集抄(占比超過50%),歐美等居住分散的地方主要采用獨立抄表。由于電力抄表供電不是問題,數據量相對較大,目前尚未體會到電力抄表利用NB-IoT的迫切需求。
華為海思、Qualcomm、Intel、RDA、簡約納、MTK、TI、SEQUANS、MARVELL、NODRIC、中興微等。
NB-IoT芯片商主要來自GSM/LTE Modem公司,也有類似WiFi/BT的MCU公司。未來,更多的NB-IoT芯片廠商會介入,預計在2017年Q3進入價格競爭狀態。
從國內來看,運營商正積極構建面向公眾和政企行業的物聯網生態圈,經過近一年的摸索和測試,NB-IoT的風口開始起來。
回顧2016年6月份,在NB-IoT核心標準發布后,中國電信迅速行動:2016年12月,中國電信成立了NB-IoT全球實驗室,在7省15個地市開啟了NB-IoT大規模外場測試;2017年3月,測試基本完成,在遠、中、近點,中國電信4G NB-IoT網絡的覆蓋能力是同頻段CDMA網絡的2倍,深度覆蓋的平均速率也達到了預期,并大力推動全網NB-IoT基站的部署。
中國電信正在NB-IoT的拓展上越走越快,而此次智能電表在天府新區的成功應用也在加快推動NB-IoT的商用進程。
據悉,未來不僅僅是在智能電表投入應用,結合NB-IoT的特性,像燃氣抄表、井蓋監控、路邊停車等場景的智慧城市應用也正在有節奏和計劃的布局。
中國聯通在2016年在7個城市(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福州、長沙、銀川)啟動基于900MHz、1800MHz的NB-IoT外場規模組網試驗,以及6個以上業務應用示范。2018年將開始全面推進國家范圍內的NB-IoT商用部署。中國移動于2017年開啟NB-IoT商用化進程。中國電信于2017上半年部署NB-IoT網絡。華為聯合六家運營商(中國聯通、中國移動、沃達豐、阿聯酋電信、西班牙電信、意大利電信)在全球成立六個NB-IoT開放實驗室,聚焦NB-IoT業務創新、行業發展、互操作性測試和產品兼容驗證。中興通訊聯合中國移動在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實驗室完成NB-IoT協議的技術驗證演示。